回顧過去十年,亞馬遜一直在谷歌購物廣告上花不少錢,通過這個渠道拿到站外流量,幫賣家做冷啟動、沖排名。但這幾年,亞馬遜自己的廣告系統越來越完善,還在用 AI 推薦、私域流量等手段,讓用戶直接在 Amazon 搜索或打開 APP 買東西,對谷歌的依賴越來越少。
2012-2014年,亞馬遜主要借助Product Ads接入谷歌購物廣告,這期間大約30%的流量來自谷歌,助力了亞馬遜的早期擴張。
到了2018-2020年,亞馬遜開始嘗試暫停谷歌的PLA廣告,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廣告體系。雖然疫情期間雙方短暫恢復合作,但亞馬遜隨后持續減少在谷歌廣告上的預算。
今年5月,亞馬遜就已經在美國市場把谷歌購物廣告的預算砍了一半。更有意思的是,就在一年前,兩家公司還在嘗試合作測試“鏡頭購物”等新功能。
今年7月底,亞馬遜在短短48小時內,撤掉了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日本等多個核心市場的所有谷歌購物廣告。
從亞馬遜和谷歌合作多年的情況來看,這次動作并非一時沖動,而是亞馬遜徹底關閉了通過谷歌引流的外部渠道。
同時,也說明了亞馬遜更看重自己平臺的流量,想把重點放在自家生態里,不再主要依賴外部廣告來引流。
亞馬遜這次突然撤掉谷歌購物廣告,給很多賣家帶來了明顯的陣痛。
長期依賴這條流量通道的賣家,銷量和曝光率受到了直接沖擊。特別是新品推廣方面,流量驟減導致冷啟動難度大大增加,銷量明顯下滑。
同時,廣告成本大幅上漲,賣家們為了維持銷量,不得不提高出價搶奪有限的流量,導致整體廣告費用激增。市場競爭因此變得更為激烈,部分賣家甚至面臨庫存積壓的壓力。
亞馬遜撤掉谷歌購物廣告,直接導致獲客成本上漲、競爭加劇和庫存壓力增大,這些問題正成為不少外貿企業的真實寫照。
谷歌購物廣告流量突然消失,意味著企業過去依賴的主要外部流量入口斷裂。新品冷啟動所需的流量難以獲得,企業不得不投入更多預算和精力去尋找其他獲客渠道,導致獲客成本明顯提升。
更多賣家將廣告預算集中轉向亞馬遜站內廣告,搶占有限的高轉化關鍵詞,關鍵詞出價不斷攀升。除了站內廣告,賣家還將加大對社媒廣告等其他渠道的投入,導致整體市場競爭更加激烈。
流量斷層導致部分產品銷量波動更明顯,銷售節奏變得不穩定。流量不足導致銷量下降,庫存積壓風險上升,企業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和運營風險。
這次事件暴露了商家對平臺依賴的風險越來越大。企業如果過于依賴單一平臺,一旦平臺規則調整或流量渠道關閉,銷售和利潤都會遭受嚴重沖擊。
因此,多元化流量布局已成為必然選擇。獨立站、社交媒體廣告、搜索引擎優化(SEO)等多渠道流量獲取手段,將重新成為企業重點建設的對象。
此外,數字化營銷能力的重要性也進一步凸顯。誰能夠快速適應市場變化,精準分析流量數據,快速調整投放策略,誰就能在流量變動中搶占先機。
現在跨境電商環境說變就變,唯有提前規劃、多渠道布局,才能穩住增長脈搏,贏得市場主動權。
優化亞馬遜站內廣告結構,聚焦高轉化關鍵詞,提升廣告投放效率。同時,積極拓展Facebook、Instagram、YouTube等社媒廣告渠道,快速補充站外流量缺口。
中長期布局獨立站和海外社媒,打造品牌流量池。
開始搭建和完善獨立站,以及海外社交媒體矩陣,打造品牌自己的流量池和客戶體系。通過內容運營和社媒互動,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用戶粘性。
長遠發展靠數據和私域,建立多渠道數字化運營體系。
建立多渠道流量和銷售數據的綜合分析體系,實現實時監控和靈活調整。強化私域運營能力,構建穩定的客戶關系管理體系,提升客戶留存和復購率。